认为有价值之一切中国优秀作家,皆排斥笔法之说。
\n
笑法之于文学,有如教条之于教会——琐碎人之琐粹事也。
\n
初学文学的人听见技巧之讨论——学说之技巧、戏剧之技巧、音乐之技巧、舞台表演之技巧——目眩耳乱,莫测高深,那知道文章之技巧与作家之产生无关,表演之技巧与伟大演员之产生亦无关。他且不知世间有个性,为艺术上文学上一切成功之基矗
\n
二、文学之欣赏一人读几个作家之作品,觉得第一个的人物描写得亲切,第二个的情节来得迫真自然,第三个的丰韵特别柔媚动人,第四个的意思特别巧妙多姿,第五个的文章读来如饮威士忌,第六个的文章读来如饮醇酒。他若觉得好,尽管说他好,只要他的欣赏是真实的就得。积许多这种读书欣赏的经验,清淡、醇厚、宕拔、雄奇、辛辣、温柔、细腻,都已尝过,便真正知道甚么是文学,甚么不是文学,无须读手册也。
\n
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何以故?平淡去肤浅无味只有毫厘之差。
\n
作家若元气不足,素养学问思想不足以充实之,则味同嚼蜡。故鲜鱼腐鱼皆可红烧,而独鱼可以清蒸,否则人口本味之甘恶立见。
\n
好作家如杨贵妃之妹妹,虽不涂脂抹粉,亦可与皇帝见面。宫中其他美人要见皇帝皆非涂脂抹粉不可。作家敢以简朴之文字写文章这么少,原因在此。
\n
三、笔调与思想
\n
文章之好坏乃以有无魔力及味道为标准。此魔力之产生并无一定规则。
\n
魔力生自文章中,如烟发自烟斗,或白云起于山巅,不知将何所之。最佳之笔调为“行云流水”之笔调,如苏东坡之散文。
\n
笔调为文字、思想、及个性之混合物。有、些笔调完全以文字造成。
\n
吾人不觉见清晰的思想包藏于不清晰的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