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在中国的实际负责人。
\n
再后来,就在他正干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形势发生了变化,1999年互联网的热潮风起云涌,大家比着看谁做的梦更大,他的老板,就是这家公司的头儿也决定以身试“网”开始不再满足于专注做软件业务,而是通过公司购并等手段向网络进军了。和别的公司整合后,他老板又从一些大牌公司请了一些“高人”来,而他也就从当初的负责人变成了一个业务骨干,虽然头衔是副总经理,但是只有卖力的份儿,没有拍板的份儿了。新来的那几位“高人”各个了得,论商业计划一个比一个做得漂亮,论演讲一个比一个做得专业,论花钱一个比一个花得痛快,可论挣钱就一个比一个没本事了。我后来听他讲这段遭遇的时候,不由得想起了在中央苏区被李德、博古等洋专家们排挤的毛泽东同志。他在那家公司觉得不开心,实事都是他在做,公司那帮吹牛皮的人全靠他争来的项目养着,而他和他的业务却时时处于被人瞧不起的境地,因为不是互联网新经济。
\n
我一听说这些情况,就给他打了个电话,两个多年未曾联系过的前同事便见了面。我在盈科中心的办公室小得可怜,没有会客区。我和他就坐在大厦楼道公共区域里摆着的两个沙发上开始交谈,中间还隔着郁郁葱葱的一大盆植物,我们不时要歪头绕过茂盛的植物枝叶才能看见对方的整个脸部。我和他谈得很好,他愿意放弃他堂堂副总经理的高官厚禄,而加入siebel公司做一名销售经理,手下不再有人听他调遣,他成了冲在最前线的一名战士。但他觉得他的选择不错,没有任何失落感,而是利用他在软件行业丰富的经验和对客户需求准确的把握,很快进入了角色,日后,他成了siebel公司在中国乃至亚太区业绩最优异的销售人员。后来,我离开了siebel公司,他却坚持了四年多,即使当siebel全球裁员裁得在中国只留两个人的时候,他就是两个中的一个,并在熬过严冬之后尝到了丰收的果实。不久前,他加入了另外一家美国软件公司,负责那家公司在中国的业务经营。
\n
显然,如果他当时在原来的公司正一帆风顺,我肯定无法说服他到我这里来“屈就”但是,如果他在不如意的时候,死抱着一些枝节的东西,没能判断清楚什么是更重要的,什么是可以放弃的,那么他可能也不会加入siebel公司。当然,谁也不能说他如果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