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以菩萨,佛祖的修为境界去看,他们每往上走一步,所需要的愿力,自然是庞大到难以想象,有掌中佛国一说,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这一次的实验,洛言次身无论是对命运玄力,信仰愿力,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为蜕变之基。
结合洛言自身的记忆,他未来的道也就愈渐清晰明了了。
从广泛的框架上来看,万事万物的运转原理,其实非常简单。
就像新生与死亡,黑夜与白昼,茂盛与枯败,趋利与避害等观念,都只是两种对立概念,进而构成了这个基础的物质世界。
世间万物的生命,他们的认知和行为,又可以通过适当的比例调和,形成新的变化。
比如情绪中的消极与积极一面,通过操纵它们之间的比例多少,可以演变为喜,怒,哀,乐四种情绪类别。
积极多一点是为喜,积极鼎盛到极点,没有消极情绪的存在,方为乐。
反之亦然。
当主观与客观情绪面的深度交织,便会形成更为复杂的不舍心,即带有一点儿感性,一点儿主观,一点儿趋利的想法。
冷静心,即带有些许理性,一点儿客观,还有一点儿避害的想法。
简单来说,这就是阴阳两极!
是非对错,物极必反等对立词汇的衍生。
它们构成了这方天地的道与法。
空气中的能量因子,明面上的为灵气粒子,被修士所吸收,于是便有了修为境界。
暗地里的特殊‘物质’,则被修士通过修法,参道,然后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