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一直延续到了八十年代,而在此期间,阿莱、何开四、流沙河等人也在这一时期崛起;同时,和川渝文学界有较多联系,特别是在川省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的外省作家亦层出不穷,如阿成、贾平凸等人。
余切托关系找遍县城的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只知道这个研讨会自81年起每年定期举办,但并没有说明有什么主讲人。
除此外,一无所获。
但余切需要这一笔稿酬!
《红岩》给作者的稿费高于一般刊物,在五到十元千字之间,余切的《天若有情》全文能拿到五六百元,若是有得奖和转载等情况,再另外计算。
八月末,余切就要去往燕大报道,尽管这时候上大学并不需要学费,其余花销也极其低廉,但他必须要尽快发表了,总归是要揣着一笔巨款,才能放心进京的。
于是,余切结束《高考1977》的创作,让余跃进找机会寄给万县日报。一边回了封参加研讨会的信,一边收拾东西,大包小包,凡是值得留下的,都一并带走。
他要去拜拜川省作家的码头。
再之后,他就要直接从蓉城改道坐火车去京城了,也就是说,他现在就要离家,短期不再回来。
小妹余弦舍不得他走,约定后年在燕大未名湖见。
“我也会考上燕大!”
父亲余跃进则匆匆下了课,跑回来帮他收拾。
“被子呢?”
“学校要发。”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