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1.
\n
英都,一个美丽迷人的地方,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n
英都有三山:翁山、馨山和英山。翁山,立于英都之北,因其山形如一个驼背老人,头戴一顶竹笠而得名;馨山,因其盛产名茶,故香馨四溢而得名;英山,立于英都之南,其状如雄鹰展翅,又因英溪之水由之一侧流过,由西向东,汇入西溪,故而得名。英都境内,以翁山和英山为奇、为名、为壮。
\n
相传,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一度到英都游玩过。某一日,他立于英山之上,鸟瞰全景,感而慨之说:“此处,可以建都也!”于是,遂有了英都之名。
\n
但传说终归是传说,乾隆皇帝当年确实有下过江南,但并无记载他来过英都。因此,这个传说似乎无据可考。事实上,英都之名的由来,是因元代南安划置了四十六都,英都内编为二十七都,其境内又有英溪流过,故称之为英都也。
\n
而我们往来于英都,总爱顺着洪承畴这一条线展开。正因为英都出了一个洪承畴,更给这里的山水人物,平添了许多神秘和神奇,增添了一份值得探讨的故事。
\n
2。
\n
英都,位于南安市西部,距市区22公里,与安溪县毗邻。面积85。54平方公里,总人口将近六万人。是中国的水暖之乡,福建省的百强名镇,中国名将洪承畴的故乡。
\n
自古以来,英都被誉之为“人文荟萃之乡,藏龙卧虎之地”
\n
早在宋末元初,洪氏的第一世祖飘泊于此,在闽南英都开基立业。后来,英都洪氏传到了第五世,终于打破四代单传的格局,有了兄弟二人,从此开技散叶;传到第六世时,他们开始改革教育,创办乡学。因重视教育,加上英都山好水好,自元末明初以来,洪氏人口一度剧增,乡间人才辈出。时至今日,英都的主要人口90 %以上乃以洪氏家族为主。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