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在东轩大门之上,刻有联云:“解元傅胪鸿博第,将相公侯郡马家。”在西轩的大门上,也刻有联云:“宪台方伯大夫第,布政司徒侯爵家。”
\n
纵观历史,洪氏宗祠上的门联,可谓名符其实。据翁山谱志记载,仅明清两代,英都洪氏家族就有进士16人,举人65人,贡生63人,经府试、院试秀才570人。任朝廷官员21人,省司官员14人,州府官员37人,县邑官员44人。可谓人才济济,声名显赫。
\n
正东、西两轩相隔二、三十米,中间有一条大道直通祖祠。大道中间的正前方立有一块青石大碑记,正面有洪氏家族发展史及重修洪氏家庙的碑记;背面是孙中山先生赞洪承畴的五言律诗:“五族争大节,华夏生光辉。生灵不涂炭,功高谁不知。满回中原日,汉戚存多时。文襄韬略策,安裔换清衣。”此诗高度评价了洪承畴的国家和人民意识感,倡导了大中华一家的和谐理念。是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
\n
碑石的后面有一个篮球场,平整的水泥地板上油光发亮。再往后是一排排石阶,两边是篮球场的观众席,中间另有一排石梯向上,上面又有另外一片大平地。平地上立有洪氏大宗祠的祖祠,里面供奉着翁山洪氏一、二、三、四代考妣神主的灵位,三座宗祠上下左右,呈品字形分开,立于翁山洪氏的庙园之内。
\n
洪氏家庙的建筑面积为:祖祠260平方米,东轩510平方米,西轩620平方米。整个家庙的占地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在福建少有,可谓气势恢弘。
\n
4。
\n
因洪氏先贤重视教育,故自明清以来,其家族后人人才辈出。其中,洪庭桂祖孙四代十进士,洪承畴父子双进士,洪科捷父子一搏双翰林。故此,英都五世家庙的东、西轩大门上的楹联,并无夸大其词,而是真实反映了洪氏家族的声誉和名望。
\n
当然,其间最为出名的,当属一代名将,被人称之为“大清第一功”的洪承畴。
\n
洪承畴,字彥演,号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