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凡人与凡尘,是自然的心上多了一点,是思维中有许多杂念。而佛家不一样,向来只有修为与法度——持无念无尘之功,方可度世间万尘万物。
\n
若是能静心盘坐于此,既可以内省于自心,也可以外窥于法;既可以看到近处蔚蓝的天空,也可以看到远处佛家的世界。
\n
每个人的人生都的有多种选择,但每一种选择,都应该是向善的修为。
\n
后来我想,石林精舍的精妙之处——既清又净,既高又远。“净”里,更有一层佛法而远离世俗、喧嚣,从而选择安宁与静守!
\n
5。南天古寺,楹联雅趣
\n
我比较喜欢南天寺两副对联:一是“寂寞空门不贪金色相,慈悲菩萨原是石心肠”;二是“卧岱峰读书是天人福慧;悬石佛悟道须来者聪明”这第一副对联,是明代诗人黄伯善所写,被视为南天寺的佳联;这第二副对联谁写的?笔者一时无处考证。
\n
之所以喜欢此二佳联,是因为这二联中,与我心性相通,若是诚心信佛,当学古人的信仰,与其说是“信”不如说是“诚”若无诚心,只能是偏信、迷信。而法之诚心何在?倒不一定诚惶诚恐,而是共融与相通,达到人心是佛,佛心有我的精神境界。
\n
故诗人黄伯善这联写得精妙,所谓“寂寞空门”当是“不贪金色相”的;就算“慈悲菩萨”“原是石心肠”的。从佛与僧的角度来度来看,此联对人生进行了一番探讨。既写实,又写意;既敬仰,又淡泊;既归心,又脱俗。世人每每求于佛主,多半有非分之心,怎能做到“不贪金色相”呢?
\n
因为贪婪,他们都没有想到,这些为人敬仰、心慈善目的菩萨,本来就是一尊石头,一副石心石肠的样子。如此,若是心中无佛,崇敬亦是枉然了。
\n
从整副联语来看,笔者以为“空门”之玄妙,不光是“寂寞”而是“不贪金色相”在世俗人与玄门之间,其差异往往是“舍”与“得”“施”与“求”的概念。世间万物,不论金银财富,或者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