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神情精明,刘衍便开口问他会不会打制鸟铳。
\n
谭晓大道:“回大人,不是小的夸口,当年小的在灵山卫城军器局中,论起打制兵器火铳,那也是数一数二,就算到了王家庄之后,这手上的技艺也没有落下。”
\n
刘衍看他脸上似在回忆,神情又是骄傲又是痛恨,他原来是在灵山卫城,最后怎么会跑到这王家庄来?不过这不是刘衍关心的,他只是顺口问了他些制造鸟铳的知识。
\n
谭晓大一一答了:“启禀大人,这打造鸟铳,以六斤为妙,只是耗铁甚多,四十斤毛铁,最后只炼到七、八斤精铁,所费不小。”
\n
根据谭晓大的估算,加上铁价、炭价,以及工匠的工钱食粮,还有其它的耗费等等,一根鸟铳的成本在三到五两,这还不算相配套的火药和弹丸,可见装备火器所需不是一笔小数目。
\n
刘衍点了点头,他曾看过历史上相关记载,这谭晓大的估算跟他差不多,这也倒是个实诚的人。
\n
不过刘衍只关心鸟铳的质量,历史上很多明军使用鸟铳炸膛,造成军士对使用鸟铳有一种畏惧,刘衍不能拿自己部下的生命去开玩笑。
\n
对刘衍的忧虑,谭晓大说道:“启禀大人,鸟铳之所以炸损,一是材料不足,或是工匠们在制造时取巧,粗细薄厚不均,特别是在铳管的焊接上,许多工匠技艺不足,造成鸟铳炸镗。不过小的所打造的鸟铳自然不存在这些问题,只要大人能提供充足的材料,小的便可以为大人造出精良的火铳来。”
\n
刘衍点了点头,他当然不可能凭谭晓大一面之词便放心于他,历史上大明对鸟铳的质量要求其实很严格,不论工部还是各地卫所的军械局,他们造出的军器都要注明某部、某卫、某所、某年、某季成造字样,事后还需造册,以便随时查考。
\n
不过就算有这么多的严格规定,大明军器的质量却是有目共睹,可见没有严格的执行力,再优化、严格的规定也是白纸一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