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段小交易,拿了一大捆东西回家。
\n
amp;quot;yt你又买一把锤子。我们已经有一把。amp;quot;
\n
amp;quot;一把找不到,还有一把。不是两把好吗?amp;quot;
\n
amp;quot;铜丝铅条我们一大堆。又那些钳子、钉子、螺旋扛重器有什么用处?amp;quot;
\n
amp;quot;一点没有用处。amp;quot;
\n
amp;quot;那你买他做甚?amp;quot;
\n
amp;quot;我不知道。amp;quot;
\n
人不能无常情,为故乡情而买不必用之物,是不可以理喻的。大概人家做生意,又不是向你乞贷,你心里高兴,又得到物件实惠,不能算花冤枉钱。花冤枉钱的,是走入洋行,有钱要买东西,偏偏遭人白眼不理。香港某家洋行,货色十分高贵,女店员是有名的十足洋奴,喜欢伺候洋大人,看见自己同胞,总是要理不理,令人生气。后来我要买一件需要的东西,装个神气,穿洋服,一进去就是打起洋大人吩咐家僮的架子,向女店员说一口漂亮的英语,果然得该店员帖帖服服的招呼。大概这种地方,少走为是。
\n
买东西也是与小孩子接近的好机会。你在街上踱步,无故总不好意思和小孩子攀谈。人家在玩,一问一答就完了。大概十几岁小孩,能代父母管店的,都还不错。小孩子怎样调皮,也没有大人的阴诈虚伪。有一回在中山北路某文具店,有一个十二三岁小孩子看店,一说了错话,脸就红起来。我想非买他的东西不可,因为我知道脸红不能假的。于是我们成交二百多元。论理这一大堆的大信封、卷宗套子、尺、原子笔,都是家里已有的东西,不必买,无须买。然而买时小孩子一对黑漆的眼珠那么大,他也高兴,我也高兴。这是买东西的艺术,而我是买东西的艺术家。
\n
人生在世,年事越长,心思计虑越繁,反乎自然的行为越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