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抄斩,很多将领根本就忍不住了,与严安国同仇敌忾,纷纷表示要与严安国一同北伐。
永庆帝这种随便给人安个通敌叛国罪,然后满门抄斩的路数肯定是不得人心的。
所有将领都会记住一件事,严家的今日很有可能就是他们的明日。
要知道严家可是为大荒王朝镇守边疆三百年余年,而永庆帝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说杀就杀。
这让其他武将如何信服?更不用论这些将领本身就是严安国带出来的。
杨再兴也亮出自已的身份向他们承诺,只要率军投降,将来大乾将领中必有他们一席之地。
有严安国和杨再兴作保,红叶城那边的劝降进展得很顺利。
按照原定计划,杨再兴和严安国写了一封信,由严安国亲自南下送信,而杨再兴在红叶城坐镇。
时间已经来到十三日,加上时间已经不早了,韦睿、周瑜和裴行俭他们商议之后决定按原定计划,明日出征。
战船早就已经调集完毕,粮草也运上了船,由折可适、王舜臣二人率军守船。
翌日。
呜呜呜——号角之声响起,征北军快速在军营集结,还有不少军队驻扎城外。
军队要渡了江之后再分兵行事。
严安国没有回去红叶城,而是留下来一同阅兵。
韦睿与严安国讨论过南五州的总兵力,不算后勤兵种的话,可战之兵在三十万,主要在南三州。
原本南五州军队更多,但是之前的大荒帝说南军久不战斗,不需要那么多士兵。
因此淘汰掉了很多士卒,还削减了军费开支。
这一点严安国认为是正确的,并没有反对。
毕竟南方有大方江天险,这道天险可抵十万兵马。
若是据大方江天险还守不住,要更多兵马也没用。
可严安国他没想到的是大荒帝削减军费开支是为了修建行宫,让严安国生气了好久。
而北方军队可战之兵在四十五万上下,而且北方军队不时会与风陵王朝交战,作战经验更加丰富。
若只算南三州,
严安国手中有二十万左右的可战之兵。
另外的两州由严少杰握有十万雄兵。
因为加上了严安国手中的兵力,之前的决定率领多少人马就要重推。
韦睿、周瑜他们想的是能为大乾节省点便节省点,以期再战。
身为在场的武官最高人,由韦睿点将,他站在校场高台朗声道:
“裴行俭听令!”
裴行俭上前一步抱拳道:“末将在!”
韦睿朗声道:“命你率领征北军五万,辅兵五万为中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