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婆娑罗之风流”越演越烈,成为“倾奇时尚”。
比如,具足样式越来越怪,添加了许多无用的装饰品,羽织、母衣色彩更加鲜艳,出现了“水玉色薄纱阵羽织”之类半透明,不知道该不该算军服的东西,甚至兜上出现了高达两米、纸糊刷银漆、形如月牙的前立。
头盔比人还高,这已经不能用怪来形容了。
发型也是如此,光头、冲天炮、反月代头,也就是只有前额有头发,其他地方全剃了的发型,等等等等,同样群魔乱舞,怪得很。
社会风气也是如此,比如有出云神社的巫女阿国,为赚钱重修神社,以“念佛踊(一种念经祈福的宗教舞蹈)”为基础,加入故事情节,女扮男装并收留大批游女(类似曰本后世的贩春女)进行表演赚钱,以作风大胆艳丽而著称——这在室町以前根本是不可能的,传统礼教接受不了,阿国会被第一时间砍头,而不是受到广泛欢迎。
阿国后来甚至成为曰本歌舞伎的开山祖师,只是歌舞伎的发展过程曲折了些:
“游女歌舞伎”因涉及公共场合大规模搞H色(巫女阿国表演还算正经,宗教氛围很浓,主攻高端市场,游女们则以讲述故事为名,在市町舞台上大脱衣服,女女之间模拟夫妻生活)以及私下有组织卖Y,引发无数治安问题,闹出了不少人命,被禁了。
随后被迫改成“若众歌舞伎”,以少年男扮女装进行表演,结果少年眉清目秀,女装后别有风味,比一般女子还诱人,引起大规模搞基,以及和留在后方的武士家属大范围通J,犯了众怒,又被禁了。
最后只能换成“野郎歌舞伎”,只准用成年男子为演员,再戴上面具,强调演技而忽视演员本身,这才发展成曰本现代的歌舞伎表演。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曰本战国时代民间生活是相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