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是他自刻的,大部分是别人给他刻的。
但这方印章到底是不是郑板桥的也不好说,毕竟印文已经完全看不清了。
不过是不是郑板桥的印章也不打紧,单单印章本身的价值与雕工就已经足够了。
当然,能在这种极品名石上刻有关于郑板桥的诗词,肯定与郑板桥多少有些关系,最差也当是郑板桥的粉丝。
“钱老恭喜你了,得到这么一方极品青田冻石印章。”沈愈将玻璃柜上的东西一一整理好,将印章也放进印匣中才沉稳的对钱老说道。
钱老笑笑:“从你手电筒失手掉落的那一刻,我就知道印章不一般了,怎么?价格很贵?难不成比我那青花小碗还贵?”
沈愈认真的点了点头:“是的,您的那青花小碗单从价值上说,要差这印章很多,这种清代的青田灯光冻论稀有程度要远远超过官窑瓷器,价格至少要百万起。
“并且从这方印章上的刻诗与其高超的整体篆刻技艺来看,可能还与郑板桥有些关系,若能确定是郑板桥的印章,那还要升值许多。
“只是我对篆刻之道了解不深,这印章之来历还得请懂金石篆刻的大家再好好鉴定下,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这百分百是一枚清代老印章。”
“这么说来我真是捡到大漏了?”钱老嘴上说的高兴,但是手里的抹布并没有离开青花梅瓶。
“不用再找人看了,你拿去店里卖了吧,等卖了钱,咱们一人一半。”
沈愈赶紧摆手:“这可不成。”
钱老一瞪眼,“怎么不成?我说成就成。”
沈愈想了想:“这样吧,我倒是有几个喜欢印章的客户,只是不知道他们愿不愿意买如此贵重的印章,对方若是愿意买,那就按照拉纤成三破二的规矩来,您看如何?”
“卖了再说。”
沈愈说的拉纤,指的是旧时古玩行卖古董的规矩,若物件是通过中间人的关系卖出去的,那买卖双方都要给中间人一定的报酬,具体是古董卖价的百分之五,由双方承担,买家出三成,卖家出二成。
说白了就是个中介费,当然了现在这个规矩也在变化,有些稀缺的古玩比如名家字画,明清官窑瓷器,明清红木老家具,老翡翠首饰,老玉器,老紫砂壶,老鼻烟壶等,全部是买方出这个钱,卖家是一分也不掏的。
沈愈现在真心为钱老高兴,说真的,对于钱老捡漏上百万甚至几百万的物件,沈愈没有丝毫妒忌,什么拉纤的费用也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他肯定是不会要的。
人都不嫌弃钱多,沈愈现在更是负债百万,鉴于钱老对印石不懂,沈愈要是黑心一点完全可以用两万块甚至一万块的低价将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