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智慧。弟子们听得如痴如醉,天地间不时有异象升起,仿佛是对孔子讲道的认可与赞赏。
一日,孔子讲道完毕,望着眼前这些求知若渴的弟子,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目睹百姓战乱之苦,深知君王与官员的责任重大。于是,孔子决定立下儒道,以仁爱之心教化世人,希望君王能爱惜臣民,官员能爱惜百姓。
孔丘立于杏坛之上,衣袂飘飘,双眸深邃,仿佛能洞察世间万物之本质。突然间,一股无形的气息自他体内蓬勃而出,那是浩然之气,纯净而磅礴,它不急不缓,却带着一股让鬼神退避、仙魔低头的力量,缓缓向四周蔓延开来。
“老师,这是……”身旁的颜回,这位最得孔丘真传的弟子,眼中满是震惊与敬畏,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颤抖。
孔丘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对弟子反应的理解,也有对即将展开新篇章的淡然。“此乃文道之精髓,浩然之气,非独修于身,亦能化育万物。”
随着孔丘的话语落下,这股浩然之气如同潮水般汹涌,瞬间覆盖了整个曲阜,继而跨越山川河流,蔓延至无数诸侯国。大儒们手中的笔停止了挥动,学子们的诵读声戛然而止,他们不约而同地抬头望向曲阜的方向,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文圣再现,吾辈当兴!”不知是谁先喊出了这句话,随即,整个大陆上的文人墨客,无论身处何方,皆是对着曲阜的方向深深一拜,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
在这一刻,无数文人身上的文气仿佛找到了归宿,它们汇聚成一道道细流,穿越空间,疯狂地涌入孔丘的体内。孔丘的气息随之节节攀升,他的身影在光芒中逐渐变得高大,仿佛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
“准圣之境,孔丘终至矣!”远处,几位隐世不出的洪荒大能,望着这一幕,不禁发出由衷的赞叹。他们之中,有人曾亲眼见证过文圣仓颉的辉煌,此刻却也不得不承认,孔丘的成就,已足以与仓颉比肩。
“若生于洪荒破碎之前,此子或可成就混元,真乃天纵之才也。”一位大能感慨道,言语中既有惋惜,也有对孔丘未来的无限期待。
然而,对于这一切,孔丘本人却显得异常平静。他并未因证道准圣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专注于眼前的传道授业。他深知,文道之路,任重而道远,个人的修为再高,也需有后来者继承发扬。
“殿下,夜深了,该歇息了。”侍从轻声提醒,打断了伏羲的沉思。他微微一笑,摇了摇头,“无妨,我心中尚有未尽之事。”
伏羲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