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仅不偾于城濮。有匡乱贼距戎狄之大名,而不挟其名以与匪类争生命,有存绝世奠亡国之大惠,而不为焦灼沾濡之容,以见德于颠隮。是故桓公之持此正矣。
《诗》曰:“于铄王师,遵养时晦。”养之所以铄,无见其铄,而铄甚也。齐桓其殆庶乎!故曰:大争不遽。然且使立僖于鲁,而庆父不逋;立邢于夷仪,而狄犯夷仪;立卫于楚邱,而狄犯楚邱,则其争也未艾。乃立僖而庆父必逸,迁邢、卫而狄不敢再加之兵,则桓之力悍矣。
如建千石之钟于岑楼,而三尺之童莫能以莛扣也。
故曰:大力不争。从容于落姑之盟,继遣轻车之使,徐修其衣服乘马之赠,翱翔版筑之间,视国贼之与狡夷如蚊蚋也。故曰:大胜不以力。
违是三者,有讨贼距夷之名,则必暴之;有救患之惠,则必骤予以为恩。悻悻然建仁义之鼓,驱其人民,以人家国为孤注,大声疾呼,死竞于一日,不审而为宋襄之败。弗获已,而用晋文之谲。如者而言仁义,吹火而反灭之也。仁义,贞胜者也,贞于胜者不挟贞。
故曰:小贞吉,大贞凶。建侯行师,道存焉矣。
三
狄方盛兵以临邢,齐遽率师而临狄。外堙困之,内愤而出,狄之不歼者无几。狄无几而不歼,有必死之心,齐未知其利也。故当庄公卒之年,狄伐邢。明年春,齐辄救之。越二岁,而为聂北之次。
齐之善全邢,《春秋》所尚也。
然则文王遏密,“侵自阮疆”,何以克邪?文王一用周之众,无从诸侯,犹心膂之相使也。齐桓自用其众,悬车束马,逾绝塞以征山戎,亦用此克矣。今齐之伯也创始,诸侯之心力未一,牵合宋、曹,以与必死之狄争。夫宋、曹之急邢,岂有必犯难无前之气哉?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