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读书人即便对战时新政没什么明确好恶,也都被他们裹挟着反对。
\n
至于少数理解支持战时新政的读书人,在巨大的舆论威压之下,往往噤口结舌,不敢轻易发出不同的声音。
\n
生怕触怒主流舆论,落得一个万夫所指,群起攻之的下场。
\n
这些激进士子不仅在读书人群体中有强大影响力,而且在城乡下层贫民、雇工雇农那里,同样有巨大的号召力。
\n
激进生员只要稍作号召,大量下层百姓就会应声而起,围攻被他们指为奸邪的人员,抢劫抄掠,甚至焚烧屋宅。
\n
钱谦益听了凌濛初的报告后默默点头。
\n
这和他过去的观察,以及在苏州府昆山县,还有松江府华亭县考察到的情形,也都符合。
\n
要想在南直隶落实新政,就必须破解这种状况。
\n
阮大铖则向钱谦益分析道。
\n
许多局面看似难办,实则要改变,只在于势的扭转。
\n
过去民情士心在东林士子这一边。
\n
只不过是因为他们占据了两个高屋建瓴之势。
\n
一个势是道德崇高之势。
\n
东林所以能把控舆论,操控人心,在于其向来标榜道德崇高,廉洁刚正,敢于不顾个人得失,不取媚君上。
\n
这个形象深入人心,则和东林意见对立者,不言自明就成了品格卑污,阿谀媚上的小人。
\n
若只是空有崇高之势,而没有实利上的好处,自然也难以持久。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