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资历,都进行了搜集。更是将带队的船长,视为了古今罕见的英雄。
于是,就在三日之前,当这一支疲惫的船队返航至华亭港的时候。
这沿岸上,竟有数万人乌压压的在此进行了热烈的欢迎。
欢呼的声浪连绵不绝,为首的官吏、商贾们送上了大量的犒劳。
这些巍巍颤颤下船的船员们,宛如作梦一般,想来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天下竟已变成了这般的光景。
这就如有人出了一趟远门,结果回乡之后,却发现物是人非,本是家徒四壁的单身青年,回乡之后却发现,自己已有了新宅子,妻子居然也在这里等着了,还左右手各拉扯着几个大胖小子,一见了你便亲昵的冲上前来叫爹。
此等氛围,从开始之后,就有些刹不住车了。
自然,对于倭国的关注,却几乎是许多人最在意的。
一年过去,这倭国的情况,其实大家都不敢轻易论断,毕竟有了上一次叛乱,使许多人意识到,扶桑那边的情况比自己管中窥豹来复杂。
而到了永乐二十八年,当今皇帝的七十大寿已不期而至。
对于朱棣而言,人到了迟暮之年,他已不知自己还能享几年太平了。
天下的政事,几乎都放手给了儿子。
而对于监国的太子朱高炽而言,则决心大操大办这一次的寿辰。
一方面,显示为人子的孝心。
另一方面,则是内帑的盈余实在太多,即便操办一下,倒也无碍。
于是诏书一放,便令有条件的藩王们回京祝寿。
早在半年之前,各项事务便开始准备。
朱棣显然对于这样的事,并不热心,可想到自己的兄弟、儿子、孙儿们都可能回京祝寿,竟也没有反对。
毕竟人老了,就更念一点亲情,这些许久没见的亲人,朱棣还是想见一见的。
此时,最为忙碌的就是礼部和鸿胪寺了。
而不少的藩王,显然在此次,倒也都上了心。
且不说在海外这么多年,离乡万里,也甚是思乡心切,况且回来见一见陛下,哄一哄陛下开心,说不定还能捞一点好处,就算没有好处,好歹……购买的军备火器,多打一点折也是好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