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敛,内乱不休。到了元末,更是又大战许多年。
“洪武五年,颖国公、宋国公率军自西路北征。那一年三路大军北征,只有西路七战七捷,难道是西域难打?大军所到之处,丁口已经所剩无几,汉民更是少之又少。打下来了又如何?”
以袁可立的见识,自然知道还有另外的原因。比如说大明的主要敌人已经不像汉唐时一样所处位置更加偏西,而是到了大兴安岭西面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一带。
西域诸国对当时的大明也是恭顺的,矛盾并不大。到了瓦剌被鞑靼赶到西面去,他们与鞑靼并不会联手,大明更犯不着远征西域破坏平衡局势。
但仅就开疆拓土而言,明初时的西域确实是人口太少了,承载不住太多边军长期驻守更遥远的地方。
“如今辽东也是一样。”袁可立十分肯定地说道,“建州女真一定会被平定,但将来如何守稳这边,不让他们再次为患?宪庙时犁庭扫穴过,百年一过,女真人又繁衍生息,甚至如今建国妄称皇帝!地盘打下来容易,守住才难!”
锐利的目光一个个看过去,袁可立缓缓训诫:“我知道许多将士心里都有想法。泼天大功近在眼前,为何不攻?但何必徒耗性命强攻?何必只盯着眼前功劳?朝鲜如今也叛了,甘肃陕西宁夏,如今百姓又多了些。想立功,难道只有辽东这次?兵不血刃,留得精兵在,将来辽东镇更好守,将来也有更多地方立功!”
“……都督教训得是。”有些人眼看袁可立神色难看,赶紧先开口表态。
现在的枢密院可不比以前的兵部和五府,现在枢密院里有专门的军纪督察署。
皇帝和枢密院都认可了袁可立的方略,他们都已经知道。
现在袁可立郑重其事跟他们讲道理,如果还继续拎不清,说不准袁都督立时就要先办了谁立威。
袁可立表情缓和不少,随后又语重心长地跟他们说将来。
改了驻防地方的辽东镇以后就是以防备残余的女真及科尔沁为主的防线。从通辽、扶州、辽源军民府到这一带将会设立的建州军民府,“一穷二白”。
没有稳固的长城边墙,地盘更广袤,山峦更密布,不知需要多少兵力好好配合。
现成的城、堡、寨,当然是能留下多少就留下多少,这些都能让将来的驻守更加容易。
所以赫图阿拉城要成为一个典范。大明这么做,就是要把女真权贵和女真小民区分开。
建州女真败势已成,自然会有很多人想投降保命。大明围而不攻,倒显得更仁德;而三部归顺之民能帮大明修木寨墙,有口吃的,和大明相处融洽,难道不是榜样?
袁可立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