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眼了。
应该说是开了挂了。
不算大的箭楼上,挤了六人上去。
毛文龙瞄了瞄之后就嘀咕着:“天爷……”
箭楼所在位置更高一点,自然视野更好。
如今,这箭楼所在的苏子河北岸与那赫图阿拉城的北城墙距离不到两里,而这具望远镜将这个观察距离拉到了五倍近。
这是因为它始终还是脱胎于伽利略式的天文望远镜,这一具试制品的尺寸也做得足够大。
“伯圭,你目力好,你来看。”
袁可立颇为兴奋地吩咐。
乔一琦闻言从毛文龙手里小心翼翼地把它接了过来,开始对着赫图阿拉城观察。
身后,毛文龙他们开始议论。
“还是粗重了些,这千里眼要是再小巧些……”
“听两位公公说,像是容易震坏?那行军时候,战场之上,颠簸起来……”
“你们要是嫌弃,有新的来了先给我。”
“你想得美!”
袁可立嘴角含笑,心里已经在琢磨。
如果能用此物探知更多城中动静,那不知是不是能再想些特别的法子……
他看着赫图阿拉城目光闪动,若是等努尔哈赤再来北城墙上巡视时……如果大炮能轰得准……
又或者,如果能巧用这神器,生擒努尔哈赤……
“传我将令,选炮班好手,运两门明威炮到后堡那边!”
袁可立先下了命令。不论是轰杀当场还是生擒,准头都重要无比,得练一练,看看如何与这望远镜观测所得配合好。
赫图阿拉城这里,袁可立在想着怎么运用这种新工具立奇功。
他知道皇帝在学问上的期待,因此最好是让这望远镜产生一个标志性的作用。
而紫禁城那边,除了继续制造一批这种款式的望远镜,朱常洛又拉着王徵、徐光启、伽利略、开普勒他们讨论更先进的款式。
“气泡的问题已经搞清楚了,就是要多拌,这就不是问题。”
玻璃制造工艺正在不断改进。正如望远镜最初出现然后应用于军事一样,玻璃里面始终有一些气泡,这很影响效果。
这一点,烧制瓷器和琉璃经验十分丰富的工匠们最终还是发现了目前的解决办法:在制作过程当中对原料进行尽可能多的搅拌……
但还有两个问题。
一个是渐渐被水融蚀,变成毛玻璃——最初那个观天的望远镜现在已经出现这个问题。
另外则是进一步精简结构,主要是望远镜的尺寸和重量仍旧太大了。
朱常洛搜索着记忆开了口:“有没有可能……在镜片外面再加上一层防水防尘又透光的膜?”
印象当中熟悉的各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