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带去的燧发枪实在骇人吗?
以大明国力,有一就有无穷无尽。
大胜之余告诉敌人:我还没用全力,那才是杀人诛心。
现在,袁可立一边练着炮,一边用另一种形式杀人诛心。
他已经想到了运用那望远镜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飞箭传书。
以他的笔力,通过望远镜窥探到的动静再写出来,虽然并没有点及什么明确的人,可是……
努尔哈赤看着从城外送回来的布帛面沉如水。
由于苏子河的存在,建州女真士族并不必全部龟缩于城内,至少河面才是第一道防线。
所以明军把这种布帛射过苏子河就行。
布帛上写的内容朴实无华。
某时某刻,城东仓库取粮多少担……
某时某刻,扈尔汉密会头领几人于城西……
某时某刻,某将领巡守城北,鞭笞士子多少人……
都是些琐碎的消息。
“……是谁泄露城中军机?谁!”
努尔哈赤怒声问起来。
他不知道望远镜的存在,所以他想象不到有人能在那么遥远的距离就把城中动静看得一清二楚。
所以他能想到的,自然是已经有人在与明军暗中通传消息了。
如果不是朱常洛,大明出现第一个望远镜还要到十多年后,那是汤若望带来的,而后还译了《远镜说》一书,介绍了望远镜的制作方法。
明末,苏州吴县人孙云球才自制了一个“千里镜”,试看之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弯窿诸峰峻增苍翠,万象毕见。”
而最早把望远镜用于军事的,也是崇祯年间的苏州,巡抚张国维令设千里镜于铜炮上视敌远近,再以大炮轰击,“所当者辄糜烂”。
如今建州女真提早这么多年遭受到望远镜的打击,而这第一波却是精神冲击。
我们中出了叛徒!
这是显而易见的,努尔哈赤本就怀疑有一些人会在压力之下反叛,只不过明军还没开打,城中动静就已经泄露出去了?
面对努尔哈赤审视的眼神,有的人一脸茫然,有的人愤怒异常,有的人则十分惊恐。
于是努尔哈赤的目光自然聚焦在那些惊恐的人脸上。
“皇上,臣没有……”被逼视的人顿时有一个跪下来,“佟将军可以作证,我这几天根本都没出门啊!”
“除了守军,谁能与明军打上照面?城北外面是正蓝旗……”
“你血口喷人!皇上,奴才敢以性命担保!奴才日夜巡守,营中从没有一张纸、一支箭过河!”
“那之前袭扰汉人筑木寨墙呢?”
“那是几天前了?那布上说的是昨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