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越有经营好新边的财力,北边各族就越发老实,生意就会越发好做。边贸赚一道,国债再吃一道息。
“……朝廷这是穷疯了吗?”
“……这一仗的阵势太大了,战功也太多了……难啊……”
“这……若是不买一些这特发边防国债,难道北面边贸之利以后都会被宗明号、昌明号拿去?”
现在,宗明号和昌明号绝对都会响应朝廷需要,这一点已经是共识。
“不只是北面边贸,你再品一品:各藩市易都行堪合,这海贸……”
“……”
“辽宁省还有个理藩司,焉知浙江、广东不会……”
“万一借了不还,还了也不给息……”
“……毕竟名曰国债,总不好民心尽失吧?”
“什么民心?小老百姓也没钱买……”
大明各地的议论纷纷,朱常洛都已经不必去太在乎。
现在已经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时候了,有格局、能相信朝廷的,当然会成为先受益的那一批。规范国内、国外贸易之后,他们就能多一条稳定的商路,还能通过与国家利益绑定的国债来稳妥理财。
到时候再动优免,阻力又会小一些。
已经掌握着更多土地和人力的官绅大户里,总要引导他们走上正路才行。把税基始终放在土地和人口徭役上,他们就只会在这些方面钻空子。
工商业的税虽然不算一个新的领域,但他确实可以去制定新的规则,并且拥有解释和不断修订的权力。
现在朱常洛需要处置三件事,其中两件可以合并为一件事。
“把那些归顺头领先带到沈阳,命镇远侯、威辽伯经统门河进剿入朝,收复朝鲜咸镜道,剿灭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及在朝余贼。命扶国公经辉发解乌拉城之围,剿灭努尔哈赤长子诸英及其余建州逆贼。”
镇远侯是顾大礼,威辽伯则是新封的辽东副总兵孙守廉。
而刘綎际遇非常,当真要永镇辽东了。
建州和朝鲜的事,可以是同一件事。
这一次,明军仍有“援朝逐金”的大义。
朱常洛吩咐着:“同样,把李晖先带到沈阳。”
第三件事则非比寻常。
朱常洛看着各个重臣:“五月册立太子。大典后,朕带他一同出巡辽东,会盟各部!”
……
泰昌朝再不会像万历朝那样,国本迟迟不定。
朱常洛去年凯旋回京时对皇后的承诺稳步推进,大明即将确认皇储。
皇帝还不到三十,但他已经准备带着大明太子到边墙之外看看社稷山河,看看他将来的外臣。
突出一个传承稳定,圣天子言传身教。
京城的重心围绕着大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