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恩维尔没有搞清楚军队当初为什么会去镇压那些亚美尼亚人、格鲁吉亚人、阿拉伯人。
很简单,这些人都不是土耳其人,以奥斯曼土耳其人为主体的军队能下得了死手去对付那些外人,可真要是对内开刀了,那这事情可就难办了,怎么分辨谁是意志不坚定的人?
总不可能拿着刀枪逼迫每一个人站在真主的画像下发毒誓说自己是个意志坚定的奥斯曼人吧?
更何况奥斯曼三巨头从军队中下层脱离已经有10年了,在中下层的影响力大大的下降,目前军队的新星是凯末尔少将。
军中的少壮派都是以凯末尔为首的,压根不听奥斯曼三巨头的指挥。
当初那些效忠奥斯曼三巨头的军队早就死在了高加索山区的那场大雪和西奈沙漠大溃败当中。
经过洗牌的军队将会组建新的利益团体,目前维持奥斯曼帝国疆土的庞大支出不符合土耳其人的利益。
好处没有落到,净出钱的土耳其人自然不会想着再干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一个庞大帝国的崩溃往往就是从内部开始的,当内部这些各个派系的精英阶层开始盘算利益,开始彼此敌对和怀疑时,这个帝国已经走向了末路。
........
第2集团军司令部内,凯末尔正在审视着手中的资料,这是一份他让在波斯帝国的间谍发来的调查报告。
这上面详细的罗列了巴列维王朝的创建,以及巴列维发布的各项政策。
其中鼓励世俗化,加速和世界文化接轨的举措引起了凯末尔的重视,他们的奥斯曼帝国并不是一个完全世俗化的国家,到现在那些官员们还有排斥外来科技、文化的宣传。
这个落后的奥斯曼帝国仍处于古早时期的政教合一的体系中,奥斯曼三巨头在上台后为了增强凝聚力,获得更多的支持,就极力的推行政教合一。
这在战争时期无可厚非,可等到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向世界看齐的时候,这些传统的保守派就成了极大的阻力。
凯末尔作为一名底层出身的将军,他当然知道现在奥斯曼帝国的问题,光是每天帝国各地的暴动就已经消耗了奥斯曼帝国的元气。
曾经的凯末尔也是认为只要打下来偌大的疆土慢慢的发展就能够让奥斯曼帝国变好,可真当他们拿下了土地准备进行“变现”的时候,他们才发现这些土地上的百姓对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非常反对。
治理成本远高于收益,曾经被认为是香饽饽的土地真到自己手里就成了烫手的山芋,丢了不是,要也不是。
察觉到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凯末尔一直在思索他在这场风暴当中该怎么站队选择,而巴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