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战,经过千锤百炼的优秀将领,兵精将勇;最为关键的是,当时的战争,还没有消停,吴三桂的锋芒如刀,没有一丝一毫的销蚀,依旧骁勇威猛。
就吴三桂个人来说,年龄刚届五十,身体健康,精力仍然充沛,领袖水平无论政治还是军事皆处巅峰期,远非十一年后垂垂老矣时可比。综合一看,帅、将、兵,皆处顶峰。
而相反,大清这一边,正值新老君主交替之际,咱们的康大帝也才八岁,四大臣帮着辅政,虽说朝政稳健,根基牢固,但总比国家历经战后九年(从夔东十三家败亡算起)休养整顿,根基进一步打牢,且康熙已经亲政、正值年富力强时差些吧。这样此消彼长,形势变化就大了。
可是吴三桂哪里有什么反叛之心,一心只想舒舒服服做他的亲王兼云贵王呢。
问题来了,他想舒舒服服的做一个太平王爷,问题是你愿意,别人不干啊!
反过来,你还得经常把心提着点,生怕做错了什么。
于是,吴三桂与朝廷之间便处在了一个很有趣的相持平衡阶段。表面上,君臣和睦,俨如一家,彼此毫无芥蒂;私下里,又各怀心事,互相猜忌,暗中较着劲。
朝廷严防吴三桂势大甚至谋反,威胁大清统治,处心积虑想削弱乃至剪除他;而吴三桂却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用尽一切办法想打消朝廷的疑虑,同时(欲)世代守着云贵,担心朝廷不履行诺言,撤其藩地。
双方你来我往,明和睦、暗斗法,不知有多少回合,一直到韦小宝的横空出现,彻底的搅乱了。
吴应熊,是吴三桂的亲子,世子,身份高贵,更别说是吴三桂理想的记载体,韦小宝设计阉了吴应熊,彻底的粉碎了吴三桂最后一丝的梦想。
本来大清王朝与吴三桂之间的斗法一直是不温不火,但是现在形势变了。
在康熙初期,采取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