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兵权也无了,像吴三桂这等风云人物,等待他的又会是什么呢?古往今来,政治上过河拆桥的事情太多了。
老吴有否此种想法,不得而知,反正决心已定时,他是自信满满的。比较一下,他以为自己文韬武略天下已无双,将士们又是百战之锐、忠心之辈,要是起兵无不从命;所据云南也是经营多年,地险财富;另有一批过去的老部下如现任陕西提督王/辅/臣等虽已调走,却可作为外应。
再说说老吴的文武之才:四个女婿胡国柱、夏相国、郭壮图和卫朴,都是一时才具,或文或武或文武双全;另外武有吴国贵、吴应期、马宝、王屏藩、张国柱、高得捷等,文有方光琛、刘茂遐等,个个顶呱呱。
再看朝廷,皇上年方二十,(乳)臭未干,不堪大任,过去平定中原的名将大都凋零,剩下的及新起的一代岂是他的对手?
这边吴三桂真的开始磨刀霍霍了,而康熙那边却还浑然不知,全力做着撤藩的前期准备工作,好几万人呢,漫漫长路,线路怎么走,沿途怎么接待,到目的地后又怎么安置,一个个准备的十分充足。
康熙忙得不亦乐乎,其间有很多专门御批,足以体现他对撤藩之事的重视与对被撤之众的关切,但是康熙大帝忙了半天,竟然没有一件触及假如吴三桂等人有啥异常如何防范的问题!
吴三桂等人的谋反之箭已在弦上,岂能不?经过一番精心谋划,吴三桂终于正式反了!
就在起事的第一天,吴三桂宣布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建国号“周”以第二年为周元年。
自此,大清王朝又多了一股新的势力,即大周势力。
吴三桂反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前赴大明,认祖归宗!
派人前去之后,吴三桂深知兵贵神的道理,并没有等明皇回复,就选择良辰吉日,脱去满装,改穿汉服,蓄复宗,率领众将士哭拜永历陵,动情之至,恸哭不止。这永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