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船坞。</p>
已经有三艘五牙战舰下水,正着手打造第四艘。</p>
杨素组建了五千人的水军,每天进行训练。</p>
从永安调派到扬州的造船工匠,官府已安排定居下来。</p>
扬州总管尉迟顺接到小皇帝的诏令,全力配合这些工匠。</p>
同时。</p>
大量招募当地的造船工匠。</p>
利用几个月的时间,打造出了当下最大的造船船坞。</p>
组织所有工匠,研习小皇帝绘制的宝船图纸。</p>
特别是用钢铁制作宝船龙骨,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技术。</p>
宇文衍给他们的诏令是:</p>
熟悉宝船结构,打磨造船技术,工艺。</p>
经过数月的研究。</p>
工匠们准备用长75米,宽35米的小型宝船练手。</p>
虽说是小型,但比杨素在永安打造的五牙战舰还要大。</p>
绝对是当下体格最为庞大的海船了。</p>
从尉迟顺奏章可知,当下船坞的造船工匠已有上千人。</p>
他们都是打造各式船只经验丰富的匠人。</p>
对于朝廷想要打造的这种大海船亦是神往不已。</p>
这是造船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是开创性的。</p>
作为一名工匠,有可能因此青史留名。</p>
所有造船手艺人做梦都不敢想的机会。</p>
古代的工匠。</p>
是真正具有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的匠人。</p>
他们满怀一腔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伟大的工程计划中。</p>
尉迟顺专门成立了一个后勤服务小组。</p>
保证材料供应,以及工匠们的生活需要。</p>
确保所有工匠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安心地进行工作。</p>
他还想方设法地从长江以南招募经验丰富的造船工匠。</p>
因为南朝代表了当下造船技术的最高水平。</p>
特别是先进的海船制造技术,使得南朝的海上贸易繁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