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屯粮不足,于是益之以民粮,而卫所日渐困顿也。”
按照戚继光的看法,现在卫所的军屯起科太重,卫所军士根本没有经过训练,作战是绝无可能的,山东都司的情况就是,由于山东地区无它警,主要兵力用于上京的班军,而其他就无暇顾及了。山东地区的卫所因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所以往往各种调动任命最早下达,非常频繁,任务也非常的艰辛,只要京师、蓟辽等地有警,山东肯定是第一响应的,所以山东虽然不是九边军镇,但是却长期承担的着九边军务和京操班军,这样一来,戚继光认为,山东都司现在还能够保有近六万士卒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山东离京师这么近,士卒逃亡就这么多,其他省份,已经可想而知了,大明号称内外卫所四百六十余,在籍军士二百六十万,实际能够有多少人,恐怕只有天知道了。
说道此处,张居正也深有同感,他也是军籍出身,大明的军籍备受歧视,士卒毫无地位可言,这点已经天下尽知的事情,不过对于卫所的改革应该怎么办,朱载坖现在也在思考中,朱载坖有心将卫所予以废除,但是又担心引起政局的动荡,所以只能小步快走。
朱载坖直接说道:“山东乃京畿之后备,断不能空虚,现今山东都司空虚,诸位认为应该怎么处理?”
面对朱载坖的这个问题,各位参赞军务大臣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就是要减少山东的班操京军,从三万多减至两万,分为两班,轮流在京师和山东驻防,同时将山东本省的民壮、团练等武装予以解散,军费用于养朝廷的经制之兵,同时由朝廷负担班操军士往来的行粮和在京班操期间的饷银,减少山东都司的财政压力。
然后就是怎么充实山东都司的问题,朱载坖和各位重臣们商量了之后认为,现在贸然将卫所裁撤,实行募兵是不太现实的,卫所可以作为朝廷募兵的来源,也就是朝廷的预备役部队,从中挑选脱产的军士,但是现在军屯起科太重,军户根本无法承担,还要被这些卫所军官们所奴役,这是显然不行的。
朱载坖和重臣们商量之后决定在山东试行军田民田统一科则,统一税率,由地方官府直接征收,同时向军士授田,发给凭证,授田的军士在朝廷需要的时候,就要每家抽丁一人脱产成为职业军人。
同时对于军屯予以清丈,保证现在在籍军户每人有一份土地,同时他们直接向地方官府缴纳赋税了之后,也可以摆脱卫所军官对他们的奴役,卫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