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将,不利于朝廷日后收拢蒙古诸部的人心,李成梁这人,勇猛剽悍,这是不用多说的,但是也有缺点,他极重功利,很多时候为了战功往往不顾及朝廷法度,杀伤太过,甚至有不尊号令、杀良冒功的前科,这都是高拱所不喜的,而且李成梁回京以来,交游甚广,不仅仅与勋臣们交往甚密,与朝臣们多有交往,出手阔绰,这些事情早就为御史所弹劾,只不过朱载坖一向对于这些能征惯战的大将比较优容,认为这些不是什么大事。
这次事关重大,高拱认为李成梁暮气渐生,不能统兵,高拱认为还是以戚继光为帅比较稳妥,一来是戚继光久镇蓟辽,熟悉边情,士卒也乐于为之趋使,蓟镇新军由其一手操练,只有戚继光才能够做到如臂所指,而且戚继光作风稳重,由大局观,能够控制部队,有中山王之风,是统帅大军的不二人选。
高拱的话深得朱载坖的认同,在朱载坖心目中,这次统兵的人选非戚继光莫属,原因只有一点,就是稳妥,戚继光也许打不出马芳奇袭丰州滩那样的神来之笔,但是胜在稳妥,至少不会出现丘福那样的事情,同时大军步骑混编,也只有戚继光有这个能力统御大军出征。
朝廷正在商量应该怎么用兵的时候,辽东急报,哨骑探得土蛮部土蛮、克石炭、黄台吉、大、小委正、歹青、拱兔、暖兔、以儿邓、赤劳亥、花台吉、在桑户等虏酋,大会于兀炭,有寇边之意。
没想到土蛮和兀良哈的速度还挺快的,不过这样也好,免得大明猜来猜去蒙古人可能寇边的方向,这些不用猜了,北虏寇边辽东已经定局了,土蛮各部在广宁西北,离边约七百余里大凌河上流大会,据辽东镇的侦骑报告,土蛮部已经集中了两万五千人,声势浩大,兀良哈部也在赶来的路上。
这下由不得朱载坖犹豫了,朱载坖当即下诏,任命总督蓟辽大宁兵部尚书谭纶为督师蓟辽等处军务事,持节假节钺赐天子剑,节制诸军,拜左都督、太子太保提督蓟辽大宁等处军务事戚继光为征虏大将军,总领诸路大军,持节假节钺赐金令箭。
左柱国左都督、萝川侯马芳为征虏副将军参赞军务,右柱国、左都督、哈密伯李成梁为征虏前将军,与三千营副将李如松一道统帅精骑,为大军前锋。
总督京营戎政临淮侯李庭竹为征虏后将军,专督粮秣转运,顺宁侯俞大猷总督京营戎政兼提督九门,发蓟镇、辽东镇、大宁镇、昌平镇、真保镇五镇之兵,从京营、亲军诸卫抽调精锐,组成十二万征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