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的转运中去。
李庭竹向戚继光汇报,如果一应牲畜和车辆足够的话,每月可以从京通仓向辽东补给粮秣三十万石,足够大军所需了,随后李庭竹还向朱载坖上疏,请求从太仆寺抽调一批挽马,用以牵引车辆,提高运输能力,朱载坖答应了李庭竹的请求,要求他务必保障后勤。
同时命令辽东行太仆寺卿驸马都尉李和抽调一批优良战马给戚继光的大军,以资军用。
隆庆十年六月初六,戚继光在京营、亲军诸卫的兵马到来之后,统帅大军从三屯营出发,赶赴辽东。
隆庆十年六月初十日,辽东急报,辽东镇哨骑探得,北虏大军五万,沿大凌河南下,直驱广宁,现在已经逼近兴中,距离边墙仅五百里。
北虏的行动速度之快,超乎了大明朝廷的想象,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朱载坖严令兵部尚书汪道昆,传檄谭纶、戚继光,不得使北虏近边,朱载坖要以此战改变大明官军的作战方式,不能再依托边墙作战了。
汪道昆立即传檄谭纶、戚继光,命令官军火速进兵,并且想办法迎击北虏。
收到兵部的严令之后,戚继光立马和马芳、李成梁商量此事,现在只能改变原本的方略,必须派出精骑迎敌,迟滞北虏的步伐,为大军争取时间,此事非李成梁莫属了,戚继光马芳李成梁三人开始盘算手头上的兵力,北虏五万余,官军的人数也不能太少。
京营三千营、亲军诸卫中的骑兵,还有蓟镇精骑,辽东、大宁等镇的精骑,加起来也有三万之众,戚继光的意思是给李成梁两万骑,先出塞迎敌,为大军争取时间。
李成梁表示同意,不过他只带三千营和蓟镇的精骑还有辽东、大宁等地的精骑去,不要亲军诸卫的骑兵,戚继光清楚李成梁的想法,李成梁信不过亲军诸卫的骑兵,毕竟这些骑兵从未上过战场,李成梁担心他们怯战,而且李成梁在蓟镇、辽东长期任职,在蓟镇、辽东军中还是颇有威信的,带着他们作战也有底气。
李成梁还要去将辽东行太仆寺拨给的两千匹战马也补充给他麾下,这些戚继光都答应李成梁了,戚继光说道:“哈密伯,要不然将李副将留在中军吧。”
戚继光说的是在三千营担任副将的李如松,李成梁率军出征,李如松的三千营也在其中,作为李成梁的长子,戚继光认为将李如松留在中军也是保全他,李成梁予以拒绝他对戚继光说道:“大帅厚爱,末将铭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