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他下了飞机,在吕鹏涛的带领下来到机场办公楼。
见到高队长,方文直接了当。
“华北已经集结了超过10万的日军,攻势已经展开,北平和天津危急,空中支援什么时候出动。”
高队长有些愧疚的站起来,走到方文面前说明情况。
“原本计划到的30架战机,目前还没到齐,上峰命令,暂时按兵不动。”
“是不是因为日军的战机太多,他们害怕损失?”方文毫不留情的说出情况。
高队长没有回答。
事实如此,他有心杀敌,却无力出手。
对此,方文知道为难他是没用的。
就拿上次说的用泰山航空的大型运输机来运载航空炸弹的事情。
高队长专门去问了,结果这种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事情,却被后勤管理方面的官员给拒绝了。
给出的理由是运输环节涉及秘密,不能使用外部运输工具。
因此,航空炸弹现在还磨叽在路上。
难道一定要等到8月份才能出动吗?
那时候,华北已经覆水难收了。
方文看着高队长,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他明白,有些事情强求不得,既然国民政府高层还在磨磨蹭蹭,那就自己先开个头。
...............
200架日军战机横行在华北上空。
仅仅只有7架战机的泰山航空护航队又怎么在这个战局中搅局呢?
方文在做这个看似不可能的计划时,心里却不是完全没底。
这个时代的空军,行动依靠事先计划,在空中的临时配合并不方便。
泰山航空护航队拥有密电指令来进行空中实时战术调动,比他们更灵活。
这是其一。
日军空军目前使用的基本都是九五式,以及更早的双翼战机,这种战机在水平飞行上平稳性不错,在多空间战斗上却比单翼机差。
优良的战机性能,和相应的配套战术,是泰山航空队对付双翼机的优势。
这是其二。
这个时代的空军,缺乏索敌工具。
更别说未来那种预警机,可以在空中立体化侦查,随时通报战斗体系内部的个体。
这种未来的航空战术,是方文的时代知识,原本需要很复杂的配套科技,在这个时代不可能实现。
但方文却做的到,当初横跨太平洋时,在华夏东海区域,方文就是依靠这种还没完善的机载雷达与机械感知结合,发现了300公里范围内的敌机。
因此,这种只有他一个人才能实现的预警机功能,就成了行动的必胜因素。
这是其三。
对行动很有信心的方文,开始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