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日理万机,平时时间都是用分钟和秒计算,和一名中校谈了三十几分钟,超出计划时间整整十分钟,相当罕见。
“看来中校干得不错!”
聪明的人已经意识到,又是信号。
指挥官崛起已成定局。
又过去五分钟,谈话已经进入尾声。
老人握住中校的手。
“历史现在属于我们,终究属于你们,你已经在浪潮前沿,开拓并不容易,功过是非,要当下还是要未来,你比我想象的清醒,使命两个字送给你,年轻人,勿忘初心。”
说到最后,老人有力地握紧中校手掌。
“是!牢记使命!”
感受到某种澎湃力量传递,指挥官严肃回答。
......
破格谈话消息短时间内在某个层次扩散。
当然,具体内容无人知晓。
也许有一天会解密。
也许永远不会解密。
当天下午。
京畿军区。
一场别开生面的隆重表彰会议。
由京畿军区司令主持。
“本次阿国维和过程,合成营官兵充分发挥不怕牺牲,不怕吃苦......优良战斗作风,UN司令部给予我部官兵高度赞扬,良好素养以及精神风貌是体现了野战军......特此,合成营记集体一等功一次。”
“另,为表彰成才中校面对飞行事故临危不惧,及时挽救飞机,于重大事故挺身而出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特此,记个人一等功一次。”
台下哗然。
随后响起雷霆掌声。
半年前的一幕着实刺激。
尤其是合成营官兵,巴掌都拍红了。
呜呜呜,哭了。
溜溜溜,感谢狗营长拯救了我们。
我们,一百二十人,作为一等功获得者的背景模版。
是的,就是传说中被“拯救”的人。
中校指挥官喜出望外。
讲道理,这次确实出乎意料。
又是一次一等功。
第六次一等功。
真有点意外了。
要知道,中高级指挥阶层获得一等功的难度比战士更高。
上升到中校军衔,立功受奖更加慎重。
简单说明,全军一年大概有十到二十个一等功。
其中校官获得一等功比例少的可怜。
很多时候,一年下来也没有校官获得一等功。
再换句话说,此次事件主角换成士官,大概率给特等功。
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有多难。
“六次了,距离野战军军史记录,著名战斗英雄,八次一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