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闻言,眼一瞪,“你这个莽撞的兵痞。皇上之后尚有太子,太子之下才是允熥,你个老家伙以为自己能活到那日子?”
面对蓝玉的责骂,张翼毫不退缩,双眼同样瞪得滚圆:“大将军,莫非我说的不对?”
“咱们在座的,要么是当初追随皇上离开故土的,要么蒙受过开平王与太子的恩泽。这两天三爷的作为,各位真就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吗?”
瞧着张翼滔滔不绝,周围众人纷纷响应,声音此起彼伏。
“放眼整个东宫,唯有三爷堪当此任。”
“自打大爷早逝后,我们沉默已久,现今三爷显露,若我们还不有所表示,可真是说不过去了。”
“老曹所言极是,要是将来三爷不能登顶,我也甘愿回凤阳种田牧牛,了此残生。”
尽管这些年,朝廷之上有陛下与太子并立,可关于大明王朝第三代继承人的暗流,早已在底下汹涌澎湃。
每个人心中都在下注,渴望能早早锁定三代辉煌,共享国运昌盛。
眼看气氛再度热烈,常升正色道:“允熥近日于去景隆府研习军事,确有显著变化,日日新见迭出。”
“但我们食君之禄,理应忠君之事。如今陛下龙体安康,太子春秋鼎盛,切莫妄言,以免是非流传,给心怀叵测之人留下构陷我们的把柄。”
语毕,常升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在座的几乎囊括了大明半数将门精英,他们若心意合一,在朝堂上的影响难以预料。
此时此刻,若不压一压这股势头,后果实在难以预估。
然而,作为朱允熥的亲舅舅,对于将门中人对允熥抱有的期望,他又感到无比欣慰。
早年间,朱雄英英年早逝,皇上悲痛欲绝,太子亦是夜夜难眠。
常家上下,同样沉浸在无尽的哀伤之中。
谁人不期盼那金銮殿上的宝座,坐上自家人?
若不是这些年朱允熥实在是……
实在是不尽人意。
常升也不至于连东宫都鲜少涉足了。
近来,朱允熥性情大变,在曹国公府学习军事时屡获李景隆赞赏。
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倒是令常升始料未及。
今天,众人汇聚此地,表面上说是讨论即将到来的北伐大计,实则心中各怀鬼胎。
他此行的目的,是观察这些人的反应,摸清底细。
思绪万千间,常升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门外猛地闯进一人,身披锦缎袍子,外罩一件随意搭在肩上的白麻衣,腰间草绳胡乱一绑,模样与常升出奇地相似,只是显得更为年轻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