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子是个好东西,你如果觉得不是,那你别买东西、别吃饭看看。</p>
内阁首辅李邦华还在纠结,反倒是一直皱眉的户部尚书海中期先答道:</p>
“回禀陛下,此策并无不可,鼓励工商业有利于朝廷增加税收,朝廷只需因势利导,臣日后会根据实际情况,着户部同仁草拟出一份商业规范来。”</p>
“臣附议。”</p>
其他几个阁臣终于都同意了,崇祯皇帝当即拍板通过了这条决议。</p>
这条决议通过之后,张世康从身后也取出来一本厚厚的文簿。</p>
那本文簿都是他今年在平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合。</p>
张世康虽然爱吃爱玩,但该办的事儿从来都没有落下,不论是税制改革,还是土地改革,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p>
每一条国策的施行,都需要其他政策的辅助,而每一条国策的更改,其他政策也当然需要配合着更改。</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他的这本文簿,便是行军过程中的反思和总结。</p>
“陛下,此乃臣今年一年对新政的反思,臣以为还是得先将预算的事儿放一放。</p>
这里头还有不少关于明年的改革方向,这些改革涉及到大明的方方面面。</p>
不理清楚,或许根本就没办法做预算。”张世康说着便将文簿放在了崇祯皇帝的面前。</p>
崇祯皇帝闻言脸上顿时露出欣慰的笑容来,基于张世康的每次折腾都能使大明焕发活力的心思,他对这本文簿充满了兴趣。</p>
可是当他翻开了文簿的第一页就愣住了。</p>
但见文簿上写的字歪歪扭扭,有不少字他竟然都不认得。</p>
“你该好好练练字了!”崇祯皇帝皱着眉头看了半晌,最终还是放弃了。</p>
“嘿嘿,臣日理万鸡,哪有练字的时间。”张世康嘿嘿一笑,便又将文簿拿了回来,决定还是自己亲自来讲。</p>
“呐,这第一条,便是盐政。</p>
我大明虽然实行盐铁专营,但盐政几乎都是外包给盐商的。</p>
臣之前也了解清楚了,大盐商以为九边运粮,换取朝廷的盐引,但这政策滋生了太多的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