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的,朝廷不给发俸,就只能从县令本就不多的俸禄里出,若是不够,就会滋生腐败。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算都察院、东厂锦衣卫再狠,也很难将腐败控制住。”
张世康又解释道。
朝廷拿实物一直都是惯例,太仓里什么东西多的处理不了,就拿什么当俸禄发。
但到了万历年间竟然搞出了用木头折俸的离谱操作,也实在是算得上无耻了。
当官的都体面不了,这是从根上就出了问题。
崇祯皇帝见其他阁臣都不吭声,也明白他们大概是限于本身就是官员不好开口,于是便同意了张世康的提议。
反正银子都是这小子搞来的,他想涨便涨呗,到时候官员们自会对他这个天子感恩戴德。
给官员们涨一涨薪俸也无妨,官员俸禄在朝廷财政支出的比例并不大。
当然了,若是日后出了问题,比如朝廷又缺银子了,崇祯皇帝第一个想到的,还是张世康。
搞钱小能手了属于是。
“既然现状已经不符合,那便涨吧,只是这个涨的幅度当如何定?”崇祯皇帝问道。
“回陛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臣这小本本上,都是实地核实过的。
仍旧以七品知县为例,综合目前的情况来看,臣以为正七品知县的月俸当提高到十石。
除此之外,此后发放俸禄不得以实物折俸,且直接发放银两,十石便以二十两为宜。
还有,既然县令无法全部处置政务,不得不需要师爷等吏目辅助。
倪阁老,你是吏部尚书,当与吏部官员合议,尽快将这些吏目纳入到大明官员体系里,由朝廷发放俸禄,以此杜绝可能的腐败。”
知县的官职虽然不高,但这时候的县比后世的都要大,后世的县委还要弄出来那么多的副职辅助县长管理。
可这时候的知县,不仅是县长,同时还是公安局局长、教育局局长等等,不仅要审案,还要顾及全县的民生,全由一个人管压根忙不过来。
倪元璐闻言看向崇祯皇帝,得到崇祯皇帝的首肯之后,这才欣然领命。
不论如何,朝廷若能给官员涨俸禄是件好事儿,将师爷等吏目纳入官员考核体系也不算什么,无非就是给个正八品或者从八品的官职。
见众人都没什么意见,张世康便将其他品级官员的俸禄涨幅也说了出来。
以七品知县月俸二十两白银为参照,最低者正九品月俸禄六两,从八品月俸禄八两,正八品十一两,从七品十四两。
中位数正五品月俸为四十八两,最高者正一品为月俸两百两。
也就是说正一品的年俸将达到两千四百两,但大明从一品和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