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大明,北京造价司。
\n
岳维水翻开厚厚的账册,又添了几笔,抬起手看着已掉去一半毛的笔端,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将账册合拢起来,闭上眼靠在椅子里休息着。
\n
“岳主事。”
\n
庄仰瞻走了过来,手中拿着一份建文报,递了过去:“好消息。”
\n
岳维水睁开眼,接过建文报看去,只见头版之上赫然是工部尚书黄福的一篇文章,名为《一横一竖的铁路规划》。
\n
庄仰瞻看着认真阅读建文报的岳维水,兴奋地说:“今年二月份北京至通州的铁路通车,创造了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如今火车俨然成为了进出货物的重要方式,节省了大量民力。我们造价司已经闲了几个月了,若工部尚书的这提议获批,后面有得我们忙碌了。”
\n
岳维水仔细看完,黄尚书的规划很清晰,铁路需要南下至金陵,东北延展至沈阳,东面连接天津港,西面延伸至大同。
\n
这个规划的横短竖长,背后有着深层次的考虑。
\n
东北去沈阳,这是因为东北黑土地近几年垦荒成绩斐然,农作物年年增收,那里的粮食多到难以外运的地步,哪怕是朝廷在东北打了几次战争,几次征粮,当地百姓手里的粮食依旧可以坚持半年。
\n
东北已开始显现出了粮仓地位,那里的粮食依靠民力运输很不方便,铁路便成为了一种可能。何况东北不断发现各类矿藏,物资十分丰富,朝廷也需要开发东北,需要连通东北,修筑铁路已势在必行。
\n
西去大同主要还是出于军事考虑,大同作为边关前线,也是稳定草原的大后方。哪怕当下草原没有了威胁,还是需要着眼长远。
\n
东接天津港更是需要,那里是东海水师驻所,同样也是远航船队在北方停靠的重要港口,天津港与北京对接,能让各类远航货物方便进出。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