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越接近过年事情越多,后面每日能更多少我尽力,尽量不断更请假,感谢大家理解。」
\n
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二皇子与太子之争?
\n
不再监国?
\n
杨溥看着桌案后奋笔疾书的朱文奎,有些不明白他在想什么。
\n
自从建文十二年秋迁都北京之后,建文皇帝朱允炆便开始培养朱文奎的政务处理能力,一应地方官府文书先送内阁,后送东宫,若内阁与东宫意见一致,小事立断,大事再奏,若内阁与东宫意见不一致,则奏知皇上决断。
\n
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朱文奎事实上在监国。
\n
有权直接处理国家政务,不是监国是什么?
\n
相对于当年的懿文太子,朱文奎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与决断权。
\n
满朝文武都清楚,朱允炆这样做是为了锻炼太子的政务能力,而朱文奎也不负众望,展现出了良好的能力,不仅迁都事宜筹备周全,迁都之后民政也处理得极好,尤其是建文十二年底的“归乡潮”,不仅解决了山西粮荒,还慰藉了山西父老。
\n
只是,自从阿晓穆诞下四皇子朱文境之后不到半年,朱文奎就开始了“懈怠”,屡屡请旨不再处理政务,虽然皇上并没有答应,但朱文奎再这样请旨下去,皇上迟早会点头。
\n
杨溥并不担心朱文奎暂时不处理政务,担心的是其他皇子。
\n
随着大量政务交东宫、内阁,建文皇帝主要负责军务与大政方针,一个月就露面四次,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后宫,陪在建文皇帝身边的,除了皇后与一干妃子外,还有二皇子朱文垣、三皇子朱文堂,襁褓里的四皇子朱文境。
\n
朱文境年幼不算什么,对朱文奎构不成威胁,但朱文境的母亲阿晓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