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眼下钟表的小型化尚未完成,他们以大致午时为准,距离测试开始,尚有半个时辰。在这之前,郭嘉乐带人完成了十五丈距离电能传输,臣以为具备了六十里长度测试的条件。考虑到测试成功,臣命人铺设了两条线路,分别设置发电端与指针端……”
\n
朱允炆看着眼前小台子上摆放的仪器,满意地点了点头:“关于郭嘉乐设想二十六条线路的构思,国子监还需要仔细考虑清楚,最好是选择一条线路传输所有信息,铜线可不好弄,几千里的距离耗费的铜不在少数,经不起浪费。”
\n
周昌连忙表示:“匠学院已经在考虑这个问题,有人提出指针晃动幅度不同代表不同拼音字母,还有人提出以达到固定刻度的次数来记录信息。目前这个问题尚在讨论与设计之中。”
\n
朱允炆笑了。
\n
继续研究下去,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类似摩斯码的东西。
\n
大明人根本就不缺少智慧,他们缺少的是机会、是环境。
\n
历史没有给他们科研的环境,我来给!
\n
但愿这群可爱的研究者们,可以当做火车头,将大明的科技一路绝尘而去,做到领先世界五百年。
\n
再无屈辱!
\n
杨荣好奇地看着眼前的手摇式发电装置,问道:“这里面都有些什么东西,为何会产生电能,电能当真可以传输六十里之外吗?”
\n
周昌笑而不语。
\n
徐辉祖出面道:“杨尚书,不可打听,这是大明最顶尖的学问,也是改变历史的学问,一旦泄密出去,对大明可没好处。”
\n
杨荣后退两步,连忙说:“不问,不问了。”
\n
如此一幕,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