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的天灾加上地方官府的人祸,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他二哥朱兴盛。
兄弟俩当时一穷二白,甚至在其父母死后连块埋葬亲人的地都没有,还是一位名叫刘继祖的邻居看不下去,给了他们一块坟地才让兄弟二人安葬了自己的父母。
随后,为了活命,朱元璋便与他二哥分开各自逃生。
而年幼的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行童。
可惜入寺没几年,当地就闹起了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住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
就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离开寺院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活。
朱元璋边走边乞讨,他从濠州向南到了合肥,然后折向西进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阳,又往北走到汝州、陈州等地,东经鹿邑、亳州,最终于至正八年回到了皇觉寺。
在这流浪的三年中,他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
见了世面,也开阔了眼界,更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这段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明王出世,普度众生”的说法。
等至正十一年韩山童、刘福通在颍州揭竿而起后,跟黄觉寺离得不远的定远县土豪郭子兴、孙德崖等人同时起兵,数万百姓群起响应。
而在他们起兵后不久,在皇觉寺出家的朱元璋便收到了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
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官府告密,于是,走投无路的朱元璋便离开皇觉寺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这一年,他二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