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底,百里夫子的大器晚成使他不太相信天纵奇才、天才早就。
“乔大人请回罢,拜师求学的事,等孩子再大一些也不迟。”
一场徒劳,乔仲常心中虽有些不爽快,但并未生怒、气馁,他明白名师难求,名师总是有些自己的脾气和规矩在的。
回到家中,夜里烛台青灯下,乔仲常又仔细翻阅儿子所作的小诗,久久静坐不语,最后确切言道:“吾儿确有诗才。”
几日后,执着的乔仲常带着儿子乔见山,一同前去拜访百里夫子。
见到孩子眼眸明净、行止儒雅,百里夫子终究是心软了,给了机会:“你既名中带山,便以‘山’为题,且试帖五言律诗一首看看罢。”
乔见山落笔诗成,事便也成了,只因诗中有这么一句——“远山如衿青,始道读书人”。
所谓青青子衿,学子常穿青色交领长衫,青衿多指代读书人。学袍一抹青,远山一抹黛,乔见山以极具诗意的颜色将学子与山结合在一起,道出了他心中读书人的形象。
百里夫子看中的,不止是乔见山的诗才。
事虽成了,百里夫子却不让乔见山日日过来,每月只需过来七八日,余下时间仍以学习经义为主。
百里夫子道:“习文如构室,须先固根基,方可厚载,童子功夫要做足了,往后作诗写赋,典故才能信手拈来。”
三哥的求学历程,乔时为从中亦有所悟。
若是不徇私情,以旁观者去听百里夫子的话,是不是也有几分道理?这世上确有天纵奇才,但更多的是父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