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就可以说,时间上完全来得及;三是她是潘希泉的爱人,在他面前说话有一定的份量的;四是即使郑伟英说话没份量,也能及时把方锐想进入党校深造的信息传递给潘希泉。
想到这,刘思佳嘴巴上虽然仍然在应付着郑伟英,心里却在一直寻思着如何向她开口。思前想后,觉得还是自己去寻找话题比较合适,于是装着随便聊天的样子和郑伟英聊起来:“郑老师,你们家的小武现在上学怎么样,让你也操碎心了吧?”
刘思佳说的小武是指潘希泉的二儿子潘耀武,他正在武汉的一所大学里读书。
“唉,也不怎么样,也是很苦的,听说武汉那地方特别的热,我们家的小武一到夏天就来信说热得受不了。我们就是心痛他,也没办法。太远了,照顾不过去呀?”
“苦就苦一点吧,等将来熬出来之后分配了好工作,就不用吃苦了。这孩子还算争气,不像我们家的小雨,没文凭,只能干辛苦的工作,现在我们家就看儿媳妇方锐了,可她也有她的不足啊!”
“方锐干得很不错呀?我经常听老潘说这孩子不错:头脑灵,思维活,干工作很扎实。我们五一农场的机关干部们都知道文化艺术节是她带头搞起来的呢!我看她主持文艺节目也很不错的呀!”
“不错什么呀,郑老师,现在形势发展这么快,她的那点知识是不能够适应将来形势发展需要的。”
“那还可以不断地学习嘛,知识都是靠平时不断学习慢慢积累起来的嘛!你我都是干教师出生的,不用我多说,你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我虽说已经退休了,还在经常看书看报呢!”
“你说得对,郑教师,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适应将来形势发展需要。嗳,说到这个话题,我想起一件事来,郑老师,听说兵团党校学习的名额已经下来了,五一农场也有一个指标,能不能让方锐去学习呢?反正她已经是在职干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