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时的杨沅与大哥杨澈交手,已经不像当初刚习刀法时一般手忙脚乱了。
挂、荡、抹、格,截、绞、崩,砍各式动作有板有眼。
间或他还用肘记、侧踹反击,在杨澈的有意放水下,杨沅已经应对的有模有样了。
杨澈与杨沅确实生得有几分相像,但两人的气质截然不同。
杨澈……总是给人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眉头微微地蹙着,不苟言笑。
而杨沅则不然,他的亲和感十足。
两人不仅在神情气质上有着极大的区别,性格上也是如此。
任职于皇城司的杨澈,冷静沉稳,刻板端正,杨沅则热情开朗、十分健谈。
两兄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气质,但一样的俊朗。
杨澈的脸上并没有刺青,实际上宋国军队从始至终也没有刺青的规矩。
只不过,宋国喜欢把犯罪的人充军,而充军的罪人和降兵是要黔面的。
目的是防止他们逃跑,脸上刺了字,就较难逃逸。
到了北宋末年时,军纪驰坏,屡有逃兵,所以部分厢军将领开始给普通士兵刺字,
不过由于这些普通士卒并非充军刺配的犯人或降卒,所以大多是在手臂上刺字,只是为了方便查验军籍,防止当逃兵。
但是在发现这一手段很有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