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此次科举过后,大量的士子会被委任到各地为官,他们之中最少也是个县令,这些人才大多数出自寒门,相信他们到任之后情况会改观很多。”徐宗文对科举入仕的士子们寄予厚望。
郭裳出班奏道:“陛下说的正是。自古以来干大事者第一要务便是用对了人!只要用对了人才能干出事来,否则再好的国策都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
徐宗文恩了一声,他双眼射出精光,随后缓缓道道:“今科的五百名贡士,其中二百名进士可为县令之才,二十名面试的一甲进士可为太守,剩余的可为一县之教谕、县丞、县尉,或为御史台三院御史。”
“此后,朝廷每年都会举行科举,有了科举的人才,新政便有了种子,朝廷便有了希望,大宁便有了来日。”
“圣人的书是拿来看的,用来办事未免有些不切实际。朕要在京都开宣政院,今后所有的科举士子都要进宣政院学朝廷推行的国策,学朝廷治理天下的初心,要让他们知道做官并不只是为了光宗耀祖,也是为了天下苍生!”
徐宗文手里握着两颗枣,把玩着。
“当然,也要建一座忠武堂,把北伐军幸存的将士们都请来,让武举人们也要学习我大宁朝的将军们是如何同敌人英勇作战的!要让他们知道从军何为而战!”
“陛下圣明!”闻言,内阁六人纷纷起身。
“至于度田之后的人口清查,这是朝廷必须要做的事!你们要将朝廷的意思明确传达下去,此次人口清查不是为了加征税收,而是为了清理黄白户籍,为了让天下人知道我大宁究竟有多少丁户。”
徐宗文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人口清查必须要做,废除侨置州郡也势在必行,清理黄白户籍更是箭在弦上!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