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站可能的副作用,所以没有直接在金星上建电站,而是在遥远的土星系,在土星和它的最大卫星塞德娜之间连接一个18万公里长的结构,建成了金星人类历史上第一座超光波电站。
土星电站为金星人的太空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保障,经过几年的观察,未发现超光波电站有什么副作用。
塞德娜卫星是太阳系最大的卫星,表面覆盖着厚实的冰壳,可能是在电站这个超级热源的影响下,只监测到少量的固体冰变成水蒸汽的升华现象。
曾经质疑超光波理论的金星科学家们在铁证面前,转而支持超光波电站的建设,以填补日益增长的算力需求与捉襟见肘的电力供应之间的缺口。
阿博特等人在尼古拉·特斯拉论文中建议的位于金星赤道的塔岛上,把原来用于运输的9万公里高的太空电梯延长至18万公里,建成了第一座金星超光波电站。
不依赖于太阳的超光波能源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于是,沿着金星赤道,2号、3号电站相继建成。金星的算力有了充足的能源保障,人工智能模型呈几何级数地扩展。
可惜,好景不长,超光波电站的副作用开始显现了。由于热电转化率无法达到理论设计的百分之百,剩余的热能透过塔岛的岩石在金星内部堆积。
至今不过短短几十年,金星板块活动加剧,地貌发生剧烈变化,多处火山喷发,8级以上地震接连不断。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塔岛区域在板块激烈碰撞作用下,急剧隆起,海拔从50米上升到现在的3000多米,陆地裸露,出现海退现象。
升出海平面的岩石在太阳光照作用下,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堆积在金星大气层中产生了强烈的温室效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