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阳系中,除太阳以外最大的星体是木星,它的直径约为143000公里,小于超光波波长,超光波不能完整入射木星,将其绕射(衍射),所以没有引发木星内部微观粒子的强烈核反应。
核反应不强烈不等于没有,尼古拉·特斯拉发现了一个太阳系的怪现象,在所有太阳系星体中,只有木星和土星表现出微弱的核反应。
证据是星体吸收的太阳能量和其排放到空间中的能量应该正好相等,金星、地球和火星的观测数据印证了上述结论。
但是,经观测发现,木星和土星释放到净空中的能量比他们各自吸收的太阳能量高出一倍,金星科学家们给出的解释是土星和木星质量和体积较大,其内核在压力作用下产生了轻微的核反应。
上述解释的不合理之处是,气态行星内部的压强与其密度紧密相关,同为气态行星的海王星和天王星密度分别为1.6和1.3,高于或接近木星的1.3,远高于土星的0.7,但海王星和天王星的核反应远远弱于木星和土星。
特斯拉的解释是,虽然星体直径小于超光波,但其表面是球形的,当其表面半球的弧长大于超光波波长时,也会阻碍超光波的绕射,吸收部分能量,产生较弱的共振反应。
土星(18.3万公里)和木星(22.5万公里)的半球弧长大于超光波波长,而天王星(8万公里)、海王星(7.7万公里)半球弧长依然小于超光波波长。
两颗行星相合与太阳三点一线时,外侧的行星会对超光波形成阻挡,射向太阳方向的超光波绕射时,该行星就会像透镜一样,把本来无法射向内侧行星的超光波聚焦在内侧行星上。通俗地说就是:土星变大,木星遭殃!
如果内侧行星(木星)的半球弧长大于超光波波长,就会接收到更多的超光波能量,产生更强烈的能量反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