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儿呀’‘儿呀’地叫了两声后,哭道,“娘是为你好呀,你爹是读书人,生前那样受人敬重,她却连大字也识不上两个。当初我那样阻止你,不准你娶她过门,你非要娶她,好,娘就你这一个儿,只能依了你。”
“她过了门,娘对她也别无要求,只要她安分守己地照顾好你,再为我赵家多开枝散叶,娘对你爹也算有了交代。”
“可她……”
“她为报复我不让你娶她,为着地里那几颗粮食,跟村里所有人都又吵又打,要丢你爹的脸,”周氏愤恨道,“人死道消,如今她已经遭了报应,娘为了你,就不计较她将一村子人得罪光的事了,等娘跟大人们说清楚,你也不准再为她费神伤心了。”
“我儿这样满腹诗书,没有她陶阿妹,还有李阿妹,孙阿妹呢。”
“娘……”
听着两人絮絮叨叨的话,陈韶迅速理清了这一家的关系:一位老人,一对夫妻,两个孩子。
老人不喜儿媳,儿子多病,全家几乎是靠着儿媳养活。
为着地里的吃食,儿媳跟村里人都闹过矛盾。
如今儿媳死了,老人并不为她难过,只恨她生前死后都给她丢了脸。
她已经在谋划着再给儿子娶一房媳妇的事了。
“老人家,”理清这些关系,陈韶适时的上前来扶住周氏的胳膊,又好言好语的宽慰她几句后,问道,“大牛的娘昨日回娘家后,何时回来的,又是何时出的事,您老人家可知道?”
周氏又要叫冤,陈韶忙先一步安抚道:“老人家放心,我们绝不会冤枉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