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品!”
北师大的老师尹鸿语气认真道。
“最难能可贵的是,《渴望》不是概念化地用语言劝善,而是用感人的故事情节启发良知。”
张季中补充道:“这在以往的电视剧里是比较少有的,寓教于乐,而不是直接的说教。”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发言,话匣子一打开,众人也跟着一个个发言。
不过事先台里有交待,发言得简洁,客人要是说多了,留给东道主的燕京台、燕京电视艺术中心,以及方言为首的“明天下”工作室的说话时间可就不多了,更何况还要顾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呢!
要多听指示,少说话!
“你们是《渴望》的主创人员,你们也说一说你们的观点,供同志们学习参考一下。”
艾部长把目光投向郑小龙、苏雅、余桦等人,最终把视线顶格在方言的身上。
在短暂的推辞之后,石铁生作为《渴望》剧本的主笔,第一个发言道:
“我觉得《渴望》的成功靠的是人情味儿,一座四合院,一栋小洋楼,两组四户三代人的悲欢离合扣人心弦,感人肺腑,这种有人情味儿、有生活气息、有恩怨纠葛的故事,很难不吸引观众。”
“我同意铁生同志的说法。”
郑小龙紧随其后,“《渴望》的成功,对电视剧如何深层次地反映人际关系和道德观念,无疑是一次宝贵的探索,就如同主题曲中唱的那样,‘恩怨忘却,留下真情从头说’。”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