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口饭。现在海水都倒灌了,他们不可能还把命留在盐场。很多士兵没法对自己老乡动手,加上是在海边,海水一卷,不管谁都没命。
\n
不是没有解决方法。
\n
苏浙知府都送了折子回来。盐商多护着躲在扬州。应天那儿打算让受灾老百姓迁个地方。至于盐户,休一段时日再继续产盐。
\n
太子殿下之前的河道改道,对下游影响不大。只是事发突然,朝廷上下不懂水利的官员多,民间也容易有所猜测。本官认为此事让太子出面去一趟应天和扬州最妥当。
\n
皇帝听着,问:景明,你怎么看?
\n
商景明拱手:这事儿臣出面是最合适。一是老百姓想法简单,能吃饱穿暖有地方住,生活有盼头就可以。他们要不是走投无路,也不至于闹出这么一回事。二是,河道一事,不论是否有影响,都与我有关。海水倒流总是要解决泥沙堆积一事。改道是百年大事,儿臣既在意,与工部大人总要去一趟。
\n
皇帝沉吟片刻,明白这个道理。
\n
他只是想到:朕身体不适,你该留在京城监国,而不是去应天。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n
他说到这里,咳嗽起来,好半晌才咳好。
\n
还有一点,帝王哪能不知道儿子和妃子有多相爱。
\n
皇帝说:万一太子妃有个好消息,你更走不开。
\n
商景明沉默。
\n
他很清楚。上辈子苏千轶有孕,父皇身体不适,四皇弟窥觎帝位。他还是选择了前去南方,最后死在南方。如果说当年是有些犹豫,那现在的去和不去的撕扯已到极致。
\n
苏千轶很可能马上有好消息。
\n
父亲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