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的“应付”电影,就去争夺华表奖吧。
对于国营制片厂来说,不管是金鸡或者华表,只要能获奖,他们是无所谓的。
但阻止他们拿奖,那就有所谓了,这些都是政绩。
所以,曹阳的举措,实际上是非常得罪国营制片厂的,不是每个国营制片厂都有青影厂或中影那样的能力,可以制作出主流的获奖电影。
不过,站在曹阳前面具体操作这件事的是侯可明。
老侯干了这么些年的行政工作,别看在曹阳面前一副掏心掏肺的模样,但人家的手段也是不简单的。
自2005年起,原华夏电影华表奖、夏衍电影文学奖、华夏电影童牛奖三奖合并,归并在“华夏广播影视大奖”之下,统一冠名为“华夏电影华表奖”。
并且,颁奖周期由一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
巧合的是,华表奖跟金鸡奖“重合”了,都是在单数年举办,并且这两个奖的目前的举办日期也没差多少,一个8月底,一个10月底。
于是,老侯也没“硬刚”去干这件事,而是联合一些第四代和第五代导演,还有北电出身的老艺术家,给电影局和文联以及中宣提了建议。
表面的目的是为了华夏的电影更规范更有序更健康的发展。
这时代还讲究学习西方各方面的先进经验,而华夏电影,至少这些年表面上是学习欧洲的。
所以,咱们的电影节想要办成具有欧洲三大那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节,当然要学习更专业性的一面。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