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不仅供应岭南,还通过南海商路出口海外,带来了巨额收益。
“经济的基础在于生产力的提升,”项龙在一次官员会议中强调,“只有让百姓手中有余粮、有余钱,整个岭南才能真正强大。”
岭南山多河广,水路是连接各地的主要通道。项龙提出要对主要河流进行疏浚,并在重要节点设立水路驿站。
“交通是经济的血脉,畅通的水路能让商品流转更快,信息传递更及时。”
赵佗采纳了这一提议,拨款修建河道和码头。在西江、珠江等主要河流沿线,一系列驿站相继建成。这些驿站不仅为商旅提供便利,还成为地方经济的枢纽,带动了周边村镇的繁荣。
有史学家后来评价:“项龙对岭南水路的开发,为岭南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没有这一网络,就没有后来岭南的繁荣。”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项龙提出了新的税收制度。他建议减免百越地区的部分税赋,并设立商人保护条例,减少中间盘剥,鼓励更多人参与贸易和生产。
“只有让税赋更合理,才能让百姓敢于投入生产,商人愿意扩大投资。”项龙在一次讨论中说道,“税收少了,短期看似亏损,但从长期看,会带来更多收益。”
事实证明,项龙的税收改革非常成功。商人们感受到政府的支持,纷纷加大投资力度,岭南的经济在短短几年内翻了数倍。
作为项龙的根据地,龙皇岛在岭南的地位与日俱增。项龙深知,龙皇岛的成功经验可以成为整个岭南治理的样板,因此他决定进一步优化岛上的行政制度。
1.
教育:项龙在岛上设立了“海龙书院”,教授包括汉人和百越孩子在内的所有年轻人。书院不仅教授传统经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