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子女亲属七十余口、侍女二十四人皆死于狱中,勃海国就此被除,自勃海相以下所有官员都以“导王不忠”的罪名全部被处死。何颙费尽力气想要阻止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对于曹氏家族来讲,受到冲击最大的当然是曹鼎。他与宋酆结成儿女亲家,刚得意了没几天,就被泼
', ' ')('\n
上一盆冷水。更有甚者传言,皇帝刘宏有意废宋氏而立屠户出身的何贵人为后。这一系列可怕的消息搞得他满腹怨言,他就是搞不明白,大汉的那些外戚,诸如窦宪、邓骘、耿宝、阎显、梁冀都威风凛凛,窦武也曾煊赫一时,为什么轮到自己依靠的宋家时,却这么不成气候。曹嵩和曹炽也有一些担心,不过好在他们所依附的是宦官王甫,正是迫杀勃海王的罪魁祸首。所以曹家总的来说是不赔不赚。但是自熹平元年(公元172年)七月起,外戚势力一蹶不振,刘宏一朝开始了宦官王甫、曹节主宰一切的时代。
通过捕杀太学生和诛灭刘悝一族这两件事,司隶校尉段颎用他颇卖力气的行为博得了王甫的信任,不久被晋升为太尉,超登三公之列。此事公布后,朝野立刻哗然。一者段颎凉州寒族出身,按照当时的惯例是不得授以公侯高官的;二者段颎本一武夫,资历又较张奂浅,是没有资格担当这么重要的官职。因此百官自然要争辩,闹得最凶的自然是刚刚与之反目的曹家人,跟皇上争又跟王甫争。无奈有钱能使鬼推磨,段颎把多年来在凉州积累的钱财往太后和宦官兜里一塞,谁反对也是白说。
这样一来,朝廷上下为了太尉任免一事闹腾了半个多月,段颎还是照样升了官。抱怨的抱怨、庆幸的庆幸、咒骂的咒骂,刘宏一门心思在享乐,董太后一门心思在捞钱,大家就把追捕何颙之事丢到一边,再没人管没人问了!
朝廷里的纷争暂且停歇,而曹家的家事却闹得很厉害。不知为什么,曹嵩又开始考两个儿子的学问了。他先把大儿子曹操叫到身边,命他诵《礼记》、《中庸》,哪知曹操却不以为然。
“孩儿如今很少读这些书。”
“为什么?”
“不喜欢。”
“你好大的口气!”曹嵩一听就来气,“亏你还是跟七叔念书念出来的,竟这样轻狂。你以为学通孙武子十三篇就了不起了,是不是?”
“不敢。”曹操仗着胆子道:“儿子读的是真正有用的书。”
“哼!自负聪明,刚愎自用!”曹嵩冷笑道,“那我倒要问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