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杨安殿已热泪盈眶,不禁加快脚步,几乎奔跑着过了复道,三两步抢上殡殿。但见父亲头顶十二旒王冠、身披玄色蜀锦吉服、足蹬玉带朱履、腰系青釭宝剑,面色温润、神态安详、鬓角胡须修得整整齐齐、嘴角略歪涂抹朱砂以作掩饰——还是那么庄严、还是那么端正,就是那口气儿没啦!
“父王啊……”曹彰伏尸恸哭,“孩儿来晚了……您睁眼看看儿啊!孩儿没辜负您,我在长安练兵……我还派细作搜集了许多蜀中的军报,都给您带来了,您看看啊……我再也不招惹您生气了……孩儿辅佐您打天下、给您当开路先锋……为什么您这就走了?为什么!呜呜呜……孩儿来晚了……”
他是来晚了,而且不止今天来晚了,对于他而言一切都来得太晚了!家中若有三个孩子,老二往往是最
', ' ')('\n
不受待见的。父母对于老大是器重,对于最小的是溺爱,上下够不着的老二总是被忽略。而他恰恰是卞氏第二子,就处在这位置。加之他少时不爱读书不受曹操喜爱,建安十六年初封诸子,曹丕身为嫡长子、五官中郎将是不能封的,按理就该封二子,但曹操偏偏绕过他封老三曹植;后来最小的弟弟曹幹出世,一落草即被封侯,可他快三十岁了还是白身。他原本没希望,也不抱希望,只把梦想寄托在沙场上,直到幽州平叛……那真是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当他听到将士们真心的称颂、看到父亲嘉许的目光,才发现自己错了。他内心渴望的远不止是做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可是晚了,连曹植都已败北,虽然曹操最后两年对他倾心,甚至有些溺爱,但他充其量也只能算个重要的局外人——他晚了将近十年!
曹彰哭得昏天黑地,群臣也听得凄然。但这么看着也不是事儿,辛毗乍着胆子凑上前,一语双关地劝道:“侯爷节哀,切莫哭坏身子,不然先王在天有灵也不会安心的。”
哭声戛然而止——先王?!称先王必有今王!曹彰强忍泪水抬起头,这才发现父亲脚边设有一张几案,军报文书、兵符令箭整整齐齐摆在那里,更关键的是这个座位是空的,只曹真侍立在侧。
若曹丕在此自无话可说,但现在继统的不过是张空位子。曹彰生性好勇争强,又自恃立有大功不忿兄长,此刻实在难抑非分之想。昔年小白抢位掌齐国、刘邦窃符令韩信,千古机遇一瞬而熄,至尊之位近在眼前,焉能错失良机?他虽鲁莽却也粗中有细,暗暗思忖——此刻绝不能问起由谁继统,群臣一说可就把话坐实了;也不能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9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