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帅府在边地打仗,兵粮反倒容易,遍地马草,坐骑随走随吃;各地还有屯牧、土司供应肉食,省心许多。
但是在内地不同,这是真需要运粮,不运输粮食就打不了仗。
实际上此次作战,刘承宗和承运一开始准备的储粮大营,都是在固原。
因为那边的地理位置合适,兰州和西安向固原运粮,都是五六百里、十一站地。
内地驿站的距离位置,在设置上早有成规,这个要比刘承宗设立西康道、刘承祖北征天山时设立的天山道驿站科学得多。
从西宁到康宁、从甘肃到天山,都是按军情传递的规矩,大概在百里一站。
而内地的驿铺设置完善,传递军情用的是急递铺,驿站之间的距离,是以步骑行进速度设置的。
以早上出发傍晚可以抵达的路途,来设置的驿站。
因此兵粮以驿站划分路段,昼夜转运,十一站地意味着六日可至。
兵贵神速,粮道也要快,越快,路耗越少,同时越快,口粮的保质期越长。
但固原州的问题是,没人。
与静宁州一样,刘承宗也没在固原州设立知州衙门,仅遣了个通判管理军民事,通判叫杨三元,是杨承祖的亲戚兄弟。
固原历来就不是民州,当地驻军很多,百姓极少,甚至就连被打散的农民军都不愿意往那边跑,以至于杨三元报到帅府的丁口非常可怜。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